記者 陳棟文/圖
細品陳正法的畫作,無論你是不是內行,都多少能感受到,他揮毫潑墨下的山川湖海是有神采的。
溫嶺草根畫家陳正法,今年71歲,雖已古稀,但只要拿起畫筆,就如同摸到劍柄的劍客,眼里有光。
近日,陳正法火了一把——一幅長7.5米、寬1.3米的畫作驚艷亮相,引發關注。陳正法將自己生活過的溫嶺村鎮舊貌和風俗用畫筆注入紙上,這幅生動形象的作品被外界譽為溫嶺版“清明上河圖”。
近日,錢江晚報·小時新聞記者來到臺州溫嶺,采訪了陳正法先生。
受爺爺影響當上了漆畫師
家鄉山水最能打動他
從陳正法記事起,爺爺就喜歡在家具上畫畫。在溫嶺東湖一帶,爺爺是有名的漆畫師。
那個年代,家具是手工木質的,由漆畫師一筆筆描上花紋和圖案,堪稱精美的藝術品。
受爺爺的熏陶,陳正法自小就愛畫畫。
上世紀50年代物資匱乏,陳正法唯一一本圖畫書是爺爺送的,追溯起來還是清朝“古董”!皼]有畫紙畫筆,就在作業本空白處涂涂畫畫!痹跔敔斨更c下,陳正法的畫功漸漸有了火候。
1968年,剛成年的陳正法接過爺爺的衣缽,成了漆畫師!暗1982年,漆畫這門手藝漸漸退出歷史舞臺,我轉行做電鍍,畫畫時間越來越少!标愓ㄕf。
2005年,陳正法退休,重拾畫畫的愛好!皼]有系統學習過,但也參加過一些培訓班,我最喜歡的是國畫!
一進陳正法的家,目之所及都是畫作,以國畫居多。仔細辨認,畫的都是溫嶺當地的風光。
陳正法退休后也去過不少地方,見過山川大河!暗切╋L景再美,也是異鄉,還是老家的山水最能打動我!庇谑,陳正法決心專注于為溫嶺作畫。
陳正法透露,他畫畫有一個原則,就是盡可能地去實地寫生。即便一些風景可以拍下來后回家看著照片畫,他也不樂意這樣做。
“我寫生會用先簡筆畫下來,再進行加工。寫生過程中可以有一些藝術加工,比如幾棵樹不好看,破壞整體美感,就會把另一處好看的樹林‘移植’過來。這是一個創作過程,不是死板的照片可以取代的!
筆耕不輟,陳正法的作品越來越多,不少被收入美術作品精選集,個別畫作還在國內大型畫展上露過臉。
找一個個村民聊天
將記憶中的舊時光畫下來
“畫畫不光是一種消遣,也要承擔傳遞文化和精神的使命!睗u漸地,陳正法萌生了一個念頭——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筆“財富”。
今年春節前夕,陳正法和村干部們聊天時,聽大家談到瓦林村的過去,老房子層層疊疊,很有氣勢。而現在瓦林村都是小洋房,很多風土人情漸漸隱沒在歷史中。
“等再往后幾代,誰也不知道以前的瓦林是啥樣子了!标愓ㄕf,他要把那些記憶畫下來。
說干就干。陳正法和村里老人一起,努力回憶小時候的瓦林。談到每處細節,陳正法都用簡筆畫到小畫本上。
通過一次次的交談,陳正法勾勒出一個個當地生活生產的片段,陸陸續續畫了20多幅。
創作過程是一場難度不小的挑戰。
“我以前主要畫山水,但這次創作內容涉及58個本地村民,他們的神態動作不同,還要有動態。還有還原老房子,角度比例尺寸都有講究,比如,我通過反復比對得出,站在村頭小河對面看過來的角度最好,可以展示村里全貌!
在這組作品中,能夠看到村民制窯燒磚、伐木造船、泛舟養鴨、水邊捏陶。每個人物都在演繹一個過往的勞作生活場景,仿佛時光回轉。
最后,陳正法將20多幅畫作片段,全部融進一張長7.5米、高1.3米的巨幅畫卷中,前前后后畫了2個多月。上面人物栩栩如生,處處有煙火味,一經展示就引起廣泛關注,被當地人譽為溫嶺版“清明上河圖”。
“等裱好后,我們把它掛在村里的會議室!标愓ㄕf。他已經積累了七八十幅自己的原創畫作,“最大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舉辦一場個人畫展,將我的所感所想所得通過作品分享給大家!